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重温“8·19”重要讲话,对媒体融合有哪些新启示?

导语:媒体融合是锁定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基石,只有坚守创新、点滴积累,才能完成质变的跨越,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十年前很难想象,今天的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媒介中”。

  而“媒体融合”这一重大课题的顶层推进,源于十年前。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时隔十年,再读总书记的这些“金句”,仍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智慧力量。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十年来,媒体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深刻嵌入社会发展肌理。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驻足深思,重温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对我们下阶段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有哪些新的启示?

  新力量:十年来对媒体融合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媒体融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也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不难看出,顶层设计的有力推动始终贯穿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历程,政策引领是媒体融合实践中最鲜明的特征。

图为: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媒体融合新的阶段目标——从相“加”迈向相“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们已进入全媒体时代的重要判断,要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从2014年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8年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再到2019年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党和国家推进媒体融合,主旨在于重塑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与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打造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融媒体传播矩阵奠定基础。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2022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对媒体融合工作,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央层面十年来反复强调,并通过各种形式给出具体指导,这在我党宣传工作史、我国媒体发展史和互联网发展史上都很罕见。

  这既传递了来自最高决策层的强烈信号,也为我国媒体融合工作赋予了巨大能量。随着媒体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我们也面临新的时代使命。

  新场景:内容与技术融合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曾经,我们在碎片化时间只能发呆;如今,融媒体平台让我们的碎片时间变得丰富多彩。

  十年来,媒体融合之路虽充满曲折,但总体看,无论是机制层面、操作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媒体矩阵快速成长为主赛道。

  十年来,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为代表的各级主流媒体,陆续建成全媒体矩阵,成为传播的主赛道。矩阵建设引发内容生产机制变革,融媒体作品阅读量经常达“亿”计。爆款迭出,火遍全网,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比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浏览次数突破10亿,创下目前单个H5产品访问量最高纪录。

图为:“军装照”H5截图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微博上,主流媒体均已进驻,并拥有庞大的粉丝量;在微信平台和视频号,仅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的系列账号就有2亿粉丝;在B站,主流媒体进驻数超2000家……

  主流媒体只有在融合中占领主战场,才能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拥抱新技术开辟新阵地。

  先进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下,媒体和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很多媒体利用5G、元宇宙、虚拟现实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阵地。

图为:湖南长沙,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央视《诗画中国》节目,在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技术加持下,文化视觉盛宴更精彩;如2022年红网运用元宇宙技术,打造了《华章·20——红网时刻新闻党的二十大报道云展厅》等沉浸式新闻产品,广受好评。

  “媒体+”服务向多渠道跨界。

  除了常规内容生产,不少主流媒体正成为政务服务移动端、城市服务聚集端、电商服务活跃端,服务延伸到社会治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比如,浙江安吉县融媒体中心深度参与城市运营,2022年总收入达4.87亿元,其中智慧信息收入占比达8成。

图为:红网《百姓呼声》栏目创办于2001年,已成为湖南各级党委政府与老百姓沟通的主渠道、主阵地。

  比如红网打造的由《百姓呼声》等栏目组成的红网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矩阵,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网上诉求,已累计回应网民留言80余万条。

  融合发展,大浪淘沙。

  有些媒体应潮而起,也有媒体折戟沉沙。在深度融合、快速迭代背景下,唯有创新才能生生不息。

  新思考:抓好三个战术要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重塑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也给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而在2012年,只有5.64亿。

  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斗争的最前沿,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碎片化、情绪化和泛娱乐化特征,意图冲击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因此,要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在多元中领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

  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站在媒体融合的新征程上,必须及时刷新方法论,革新“操作板”,做到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

  媒体融合的根本是“融入人心”。当下已进入有用户即媒体的众媒时代,如果我们无法在互联网新阵地上牢牢占据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所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就纯属空谈,属于空想主义。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新闻传播入眼入耳易,但要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并不容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宣传实效是衡量融合发展成色的重要标准。

  不管内容上有多少创造,不管技术手段和应用场景有多少革新,都要努力让所传播的信息“融入人心”,这才是媒体融合“融”的本意。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融创价值”。新闻媒体对社会和读者的价值,最根本还是在于对事实的超越、对真相的逼近、对公众知情的满足、对公共理性的推动、对公共利益的捍卫,在于能否最快最深最便捷地提供事实和观点。

  科技发展带来的精准、分众、互动等手段,让传播如虎添翼,但优质的内容才是“源代码”。

  媒体融合发展不能本末倒置,踏入所谓的平台为王、流量致胜的战略误区,而应更聚焦媒体的专业内核和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凭借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抢占“价值高地”,而不仅仅是舆论“广场舞”的参与者。

  媒体融合的动力是“融汇科技”。显而易见的是,技术是推动媒体变革的底层逻辑。不管是汇聚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媒体产品,还是实现“一鱼多吃”的“中央厨房”,或是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科技发展解放了媒体生产力,算法可以助力传播实现“裂变”。但只有将技术与媒体的定位、能力等匹配,技术才能真正为媒体融合赋能,成为媒体突围的引擎。

图为:参观者在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进行航天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图:新华社)

  同时,媒体还应利用好技术革新的红利,不断提升内容创意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传播运营能力,培育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上,从过去的整合传播思路升级到链路传播理念,从过去的编辑主导升级到用户运营观念,从过去的专注PGC生产升级到PGC+UGC的人工+智能合成观念。在采编团队上“精兵简政”升级换代,在经营上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营收能力,并不断寻找更为精确的平衡点。

  乘上时代的风,才能突破变局的浪。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砥砺奋进再出发。

  媒体融合是锁定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基石,只有坚守创新、点滴积累,才能完成质变的跨越,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